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材料二明未至清中期,甘蔗作为经济作物的实用价值日益凸显,种植方式日渐规范,并趋于程式化在甘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的同时,中国制糖技木在吸收融合印度、伊朗等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到清中期以后,中国手工制糖工艺到达了峰值。产地区域的糖制品俨然成为地方特色产品,在广东地区:“广中市肆卖者有茧糖,案丝糖也。其炼成条子而玲珑者,日糖通。吹之使空者,曰吹糖。实心者小日糖粒,大曰糖瓜。铸成番塔人物鸟兽形者,日响糖,凶吉之礼多用之,祀灶则以糖砖,宴容以糖果。其芝麻糖、牛皮糖、秀糖、葱糖、乌糖等,以为杂食。”清中期以前,中国糖品贸易己横跨亚、欧、美等几个大洲的市场。一摘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材料三从19世纪50年代起,蔗糖的清费量就开始稳步攀升,到19世纪90年代人均年消费量逼近了90磅。在1850年以后,蔗糖的景大消费群体是穷人,相反在1750年前则是富人。廉价的糖,在19世纪时对英国工人阶级的日常饮食来说最多只是重要的附加品,此时却变得至关重要,甚至成为热量之源到1900年,它提供了人均1/6的卡路里摄取量。不仅仅是富含蔗糖的食物,如糖饴、果酱、茶饮时用的粗糖以及布丁、烘培食物,在工人阶层饮食中卡路里摄入方面所占的比重增加了(同时很可能没有增加食物开销),而且蔗糖在日常饮食的各种品种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蔗糖用途的增加以及蔗糖消费量的增长,与日常饮食惯的现代化过程中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是一政的。这些变化中,有一项就是保鲜和防腐食物的兴起,尤其用糖来保存的食物。一一摘自西敏司《甜与权力一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历史上生产和利用蔗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糖业经济“明清变革”的表现。(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糖品消费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0分)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实现现代化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历史代价。近代以来每一种现代化方略的提出,每一种现代化观念的历史形成,都受种种历史条件制约,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社会主要矛盾,既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决心把中国推上现代化之路,在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政治条件下,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就是以单命推进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通过革命为现代化开辟道路,付出巨大努力,其间所积苦的深层能量,转化为拉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为新中国在断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现代化打下基础。一摘自郭若《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根据材料提取·个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5
本文标签:
高考模块分段测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