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2024.5)历史答案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2024.5)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历史
    2、2024江淮十校第二次历史答案
    3、2023-2024江淮十校高三第四次联考
    4、2024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文综
    5、2024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答案历史
    6、2024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历史答案
    7、2024年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历史
    8、2024江淮十校联考历史答案
    9、2024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历史
    10、2024江淮十校联考历史
一【美】菲利普·科廷《白人的坟墓:想象与现实》材料四19世纪中叶,单就秘鲁而言,每年就有25万棵金鸡纳树被毁…1866年锡兰就清理了10万英亩的森林,1862一1929年爪哇被砍伐的森林面积高达20万英亩。森林砍伐造成土壤流失加剧,为提高土壤肥力,欧洲进口大量化学肥料,这又造成土壤板结。一【英】克莱门茨·马卡姆《秘鲁树皮:印度金鸡纳种植记录(1860一1880)》(1)分析金鸡纳树从南美洲的“民间土方”逐渐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2)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带来哪些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华文明的特性作了五个方面的概括总结: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家国观”“中国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天下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性。只有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础上形成的“天下观”,才能做到“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摘编自江林昌《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中华文明特性”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