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考试试题

宁德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考试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宁德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历史
    2、宁德市2024年初中毕业班第1次质量检测历史
    3、2024宁德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4、宁德一中2024年高考情况
    5、2024年宁德一中高考喜报
    6、宁德一中2024中考
    7、宁德一中2024年高考成绩
    8、2024宁德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9、2024宁德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10、宁德市2024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8.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清末新政期间,清廷颁布了一系列商事法规和设立实业学堂,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已形成,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清廷颁布商业法规和设立实业学堂的主要意图是维护自身统治地位,这无法体现出“浓厚的半殖民化色彩”,排除D项。9.B根据材料信息“非农经济是‘浮在’农业中国的上面的”“近代经济成分仅存在于条约口岸”“农村经济和通商口岸经济之间的联系,仍是非常松散的”可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制约,具有明显的缺陷与不足,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受外力冲击而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广大的农村经济仍然保持着生存农业加家庭手工业的传统经济格局,近代经济成分仅存在于条约口岸”表明中国的传统经济未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民族工业发展问题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10.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5~1920年,新设的民营厂矿和航运企业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这说明此时中国民族工业的经营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故A项正确。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1915~1920年民族工业的投资设厂活动频率增加明显,“干扰”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C项;此时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但日本和美国则加紧了侵华活动,排除D项。11.C根据材料信息“1935年1月7日”“受外货倾销之打击,则实为其最大之致命伤”可知,当时中国棉纺织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外货倾销”,这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密切关系,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和缓和国内矛盾,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商品倾销,使得所在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故C项正确。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技术革新的严重滞后”属于内部因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外货倾销之打击,则实为其最大之致命伤”说明引发中国棉纺织业衰落的主因是列强的商品倾销,而非资本输出,排除D项。12.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是在1946年签订的,按照该条约的规定,南京国民政府给了美国诸多特权,便利了美国商品在华倾销,这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故D项正确,排除A项。该条约与区域经济发展没有太大联系,排除B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就已居于垄断地位,排除C项。13.(1)主要内容:要求发展新式工商业;以救亡图存为宗旨。(4分)影响: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有助于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8分)(2)不同:大力发展各种实业团体;提议加快经济立法;要求政府放权,允许民间自由经营;主在·44【23·G3ZCJ·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必考一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