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 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 语文(江西专版)(三)3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三)3答案)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20.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七、材料作文(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有点火。这个词指的是一群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寒学子,依靠题海战术与学业高压考进一流高校,但在大学期间乃至毕业后就变得泯然众人,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风险。这个词主要来源于网络,是对那些毕业于985211”大学,却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子的描述。希望通过讨论如何“脱困”,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救”。该话题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这个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一农村地区大多数学子的高中生涯都是在做题与高压学中度过的,城市学子则相对接触了更多其他教育资源、培养了更多兴趣爱好。这种教育差异,在目前社会中是很普遍的,而造成这种资源差异的原因之一,正是城乡二元结构。从这个角度上说,通过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建立一个更加公的人才选拔通道,打破限制阶层流动的桎梏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话题,很容易让人想到最近流传颇广的另外一篇文章—《看不见的二本学校学生》。作者是南方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教师,入职14年,教过4000多名学生。他认为,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了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作者以班主任的身份,观察了06级某班学生的命运,目睹了这个班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从学生时代到完全步入社会的状况。她得出的结论是:“整体上,对80后一代孩子而言,在房价稳低廉、经济上行的阶段,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和尝试,大都能拥有一份让人踏实的工作,并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业,实现读书改变命运的古老承诺。”这个结论令人信服。与那些多数毕业于一流高校的“小镇做题家”相比,这些二本学校的年轻人整体所拥有的条件还不如他们,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也能拥有一份踏实的工作,并安稳地成家立业。“擅长做题的孩子”从较低的起点出发进入名校,本身就已经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