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24057B)语文答案

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24057B)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到2024学年金科大联考高32月质量检测
    2、2023-2024金科大联考12月
    3、20242024学年金科大联考
    4、2023-2024金科大联考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
    5、2024金科大联考语文
    6、20242024金科大联考高三十月质量检测
    7、2023-2024金科大联考高三十月
    8、2023-2024学年金科大联考高三3月
    9、2024金科大联考高三9月语文
    10、2024金科大联考高三答案
到战国末期,荀子在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孔孟的礼学思想过程中,强调以礼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建设,但也更加注重道德与法律在调整社会规范中的衡作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荀子注重引礼入法,强调依靠“礼”的等级制度来规范个人利益和社会财富分配,并由此形成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由此可见,荀子所强调的“礼”,已经超越一般的道德规范,明显具有“法”的刚性,“礼”被赋予了法律的强制力。传统礼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最高的道德准则和最正统的治国方略,在维护统治阶级封建统治和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陈力《中华“礼”文化的发展渊源》)材料二:被称为“中国文化之心”的礼乐文化兴于三代,经周公旦、孔子、荀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和乐为两翼,以社会建构、文化建构和人格建构为目标的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文化。以现代性视域审视,礼乐文化在文化人的时代文化任务中仍蕴含着丰富价值。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文明守礼的国民风范,既有赖于外在明礼遵规的行为表达,更有赖于内在道德品性的普遍提升。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引导人们明礼遵规,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在新的时代坐标上,礼乐化人的价值实现,首先要着力于公民道德风尚的形成,涵养人们天人合德、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礼乐精神。其次要加快礼仪规程的制度设计,积极探索既承续传统又与现代生活相融相通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待人接物规范。再者要加快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礼乐生活的获得感。“乐”的本质不是肤浅的快乐体验,而是一种积极乐观、愉悦明朗的健康心态和情感状态。孔子赞赏的“曾点之乐”正是这种悦情悦志的审美理想的表达,寄托的正是儒家希望君子超脱物欲羁绊的旷达的人生价值观。这种精神文化传统对于引导人们关注感性生活、追求高雅情趣、优化向上向善人文生态等方面具有启示意义。礼乐文化重人伦和乐、追求仁者之乐,蕴含着中华民族志于生命大乐的文化心态取向,表现出深沉而久远的人的主体性超越,是中华民族敢于担当、敢于创造、敢于梦想、敢于奋斗的民族精神的底色,对于抵制迷心逐物、澄清价值导向、敦行文明风尚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乡土中国是礼治社会,但礼不是依靠外在的权力维系的,而是借由实践理性得以赓续传承的。礼乐文化不是宗教文化,而是世俗文化、生活文化,实践重点始终不离人们现实的感性的生活图景。从饮食起居、庭院洒扫、服饰仪表、进退辞让、待人接物、婚丧嫁娶等,都有礼可循。从这个角度来说,礼乐文化就是礼乐生活,正是这种把文化活动融于日常生活中把个体生存旨趣融入整体性的价值诉求中的文化实践形态,有力地保证了社会关系的持久稳定和谐。新时代的人们更应树立“不学礼,无以立”的文明观念,才能稳定形成中正和、尊重谦让、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本文标签: 金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