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语文(全国卷)试题
教学金国1@©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寒之札记黄包车到了江边码头,我和妈妈登上一艘油轮,妈妈时不时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焦急地盯着渡口,却始终不见爸爸的影子,我也开始为爸爸担心起来。时间在一点一滴地过去,油轮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码头上忽然来了好多宪兵和军警。他们向油轮奔跑过来,妈妈抱紧我,亲了亲我的脸,对我说:“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妈妈要走了。”说完她决然地走出油轮。我看到妈妈坦然地走上码头,一个瘦脸男人指着妈妈说了什么,军警就把她抓住,押上了一辆很严实的汽车。我扒在窗户上看着,眼泪流下来,我对我自己说,我不哭,一定不哭。不知不觉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身旁站着个高个子叔叔,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的,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登上汽车,然后是马车,走了好多天,来到了到处是山的地方,山上还矗立着一座宝塔,一切都那么新鲜。高个子叔叔领着我,见了一个长胡须的伯伯!伯伯从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张纸条,那上面密密匝匝地写满了数字和字母,这是妈妈缝进我的衣服里面的。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小的小朋友,我不再是孤单的了。可我到夜里总是梦到爸爸妈妈。我弄醒睡在一旁的罗陕北。“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小北说:“我想。”然后我们就哭出声来,把所有的孩子都闹醒了,孩子们都哭,喊着要爸爸,要妈妈。第二天,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慈祥的阿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都是你们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所有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响彻云霄。(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我”用过很多名字,并且每次换新家后,爸妈都会给“我”起新名字。这样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我就像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无声地四处漂泊”这句话用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喻,贴切自然,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和表达特点。C.由于地下工作的保密性,爸妈是不会当着“我”的面谈工作的,作者就多次用睡觉和做梦的内容来叙述“我”所认识的世界、所理解的世界D.小说善于刻画人物,个个形象丰满,“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话语中可知妈妈饱含深情,又理智沉稳,从容淡定。解析:“个个形象丰满”分析有误,本文人物形象都是模糊的答案:D8.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着情节设计和形象塑造上的多重好处,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答:答案:①情节设计:让革命者的孩子来介绍革命活动,以亲历者(或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既起线索作用,又能增强情节内容的真实感。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这样不但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还能省略很多笔墨,使小说的叙述变得简洁。②形象塑造:可以真实地表现红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坚忍顽强的形象特点,并从孩子的视角去表现地下工作者爱孩子爱事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每点3分)9.小说主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①讴歌以“爸爸妈妈”为代表的革命先烈(地下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情怀。②赞扬以“我”为代表的红孩子的坚忍顽强。③表现以“伯伯”为代表的革命者及组织对烈士遗孤的关心呵护。(每点2分)52【23新教材老高考·DY·语文-R-选择性必修中册-QG】
本文标签:
全国联考精选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