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历史-QG]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2、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试卷历史
3、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历史qg学生用卷第1联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5、2024高三大联考(一)历史
6、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历史
7、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17.理由:京师同文馆是清政府创立的第一个近代化的教育机构,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经济、科技、翻译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也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因而为后人所关注。(4分)积极影响: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所创办的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洋务派的举措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4分)18.(1)变化:由礼法并重到德主刑辅。(1分)原因: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训;儒家“仁”的思想为统治者认可;儒家的独尊地位逐渐确立;维护封建大一统统治的需要。(8分)(2)同:对立法者制定法律进行必要的约束。(1分)异: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气候、人口数量、地形和土地等因素决定的,法律应与社会的诸多方面相适应;卢梭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要对民众立法进行启蒙。(4分)(3)积极作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推动了法律的儒家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制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6分)【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与世界近代的法律,意在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素养。【解析】设问(1)“变化”,主要是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如“礼法并重的思想开始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德主刑辅的观念进一步加深”;“原因”则需对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设问(2)“异同”,根据材料中的“立法者不能随意制定法律”“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气候、人口数量、地形和土地等因素决定的”“法律与国家的自然状态(气候、土地)相适应,与人民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与政体相适应”等可知孟德斯鸠的法律主张,根据材料中的“法律应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要有一个立法者来指导、启蒙民众”等可知卢梭的法律主张,然后对他们的法律主张进行比较。设问(3)“积极作用”,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二者有利于社会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19.[示例]特征: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3分)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村出现了较多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很多转移到第三产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各地产业结构出现了大致相同的变化,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9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地区”“产业结构比重”“地区生产总值”三方面的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提取这三方面的任何一个共通性特征,然后进行说明。在说明时注意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1)为政品德:具有进谏胆略;清正廉洁,拒绝受贿;敢于弹劾佞臣,不畏权贵;关爱百姓,有社会责任意识。(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评价:稳定了唐朝局势,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树立廉洁的官场风气:减轻了忠州民众的痛苦;为后世治国理念提供了借鉴。(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可记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22(新高考)·CC·历史(三)一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