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辽宁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 历史(辽宁卷)答案)
第十套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故C项正确。2.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投机资本家的兴风作浪使财经出现严重困难,面对这一局面,党和政府的主要应对措施是采取有力手段严厉打击投机资本家,统一财经,稳定物价,这是对投机者评价中国共产党“财经打零分”的有力回击,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C由材料“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政策保留了富农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因为富农与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密切的关系,保留富农经济就是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从而调动其建设经济的积极性,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A、B、D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4.D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抗美援朝,这是新中国应对外来侵略的一场斗争,显示了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5.B从材料“同原国民政府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失效”可以看出,新中国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和各国建立等的外交关系,这是“另起炉灶”的表现,故B项正确。“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排除C项;和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D项。6.A由材料“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要对付帝国主义”可知,毛泽东强调了中印两国在国家安全上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两国具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故选A项。B项由材料反映不出,且与史实不符;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7.B材料信息说明“一五”计划的实施促使我国工业门类有了很大发展,这有利于改善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表述错误。8.D材料中1954年宪法草案多次经过人民或人民团体讨论、修改等,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宪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排除A项;1954年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排除B项;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C项。9.C由“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更好地运用价值规律”可知,中共八大对市场经济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次积极的经济探索,故选C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10.D材料中的图片反映的是“人民公社”集体劳动的场景。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社会主义改造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C项。11.D由材料中“1962年”和允许社员保有自留地可知,这不符合“人民公社”体制下“一大二公”的特点,故可推知这应是1960年“八字方针”对农村经济调整的体现,这一方针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B、C两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2.C材料信息反映出“文革”期间各司法机关被取消,这导致公民无法依据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故C项正确。材料虽然体现了以权代法的现象,但不能说明该现象“开始兴起”,排除A项;虽然司法机关遭到取消,但当时国家法律仍存,尤其是宪法仍在实行,只不过法律制度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治理司法腐败无关,排除D项13.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这极大地改善了民生,人民均消费水不断提升,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4.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随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推进,亟须大量合格的专门人才,尤其是工业建设的专门人才。当时全国高校院系的调整就体现了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15.B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产生的“尼克松震动”代表中美外交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19·【22新教材.DY·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SD】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