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材老高考五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一联)考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三五省联考
2、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五校联考历史
3、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联考试卷历史
4、2023-2024五校联考历史
5、2023-2024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历史
6、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试题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7、五校联考历史2024
8、2023-2024新高考五省联考
9、学科网2024年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
10、2023-2024五省联考试卷
考试历史试题)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历史卷三参考答案1.C根据材料“颁布了申诫公侯将相的《铁榜文》与《资世通训》”“反复强调臣僚要效忠”可知,明太祖从洪武初年开始,就采取措施来维护君主权威,故选C项。明太祖的这一做法旨在维护君主权威,没有涉及君相矛盾问题,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和史实不符,排除;君主权威的空前加强,不利于官僚政治的有序运行,排除D项。2.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郑若曾认为,倭患由内地民众与倭寇勾结而成,私通贸易易于扰乱沿海的社会秩序。由此可知,他认为朝廷应该厉行海禁政策以杜绝倭患,故选C项。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郑若曾强调厉行海禁政策有助于解决倭患和维护沿海地区的稳定,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对沿海地方官员的要求,排除B项;郑若曾认为私人贸易是倭患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非强调以行政手段排斥民间贸易,排除D项。3.A材料中的掌管“皇室宗庙”“皇帝奥马”“朝会”等,都体现了明代行政管理机构服务于皇室的特点,这反映了家国同构传统的延续,故选A项。材料所述体现不出行政管理机构的重叠,排除B项;虽然明代五寺有掌管礼乐制度的机构,但体现不出礼乐制度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政府部门的“权力制衡”没有材料依据,排除D项。4.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女真族与蒙古贵族联合侵扰明朝边境,牵制了明朝的军力,这有助于女真部族的发展与壮大,故选B项。蒙古族、女真族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西北边疆的混乱”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女真族和蒙古族联合进攻明朝边境,不能体现出“奠定了古代中国北疆的版图”,排除C项;“兀良哈三卫”是蒙古族的一支,其与女真族的联合行动,不能反映出卫所机制逐渐衰微,排除D项。5.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并组织移民,这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故选A项。材料所述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城乡人口比例是否科学,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排除C项;国民经济结构指的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此例问题,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D项。6.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文化商业化的浪潮中,部分文人士大夫并未受到传统的“耻于谈利”的价值观桎梏,而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不是从思想解放和民间艺术的角度展开论述的,排除B、D两项;此时的科举考试确实已经此较完善,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7.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徽商大量购置田产,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经商受到社会的歧视,所以,商人通过经商赚钱后多购置田产守业,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清徽商赚钱后的做法,不能体现其“崛起的缘由”,排除A项;材料强调徽商经商赚钱后购置田产,没有体现出儒家义利观念的异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徽商购置田产的相关信息,没有涉及经商范围的扩展,排除D项。8.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鲜李氏王朝积极派遣掌管音乐的官员赴明朝考察和学,并描绘多种乐器之图样,这说明中华文化受到朝鲜的推崇,影响了周边国家,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了朝鲜对明朝乐器文化的学,不能体现“多国音乐的交流与传播”,排除A项;李氏王朝学明朝的雅乐,不代表该音乐在当时普及,而且雅乐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朝鲜李氏王朝对明朝音乐的学,反映不出朝鲜半岛文化落后,排除D项。9.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取代元朝后,明代社会上存在着明显的民族优越感和对过去传统的回顾,朱熹重新树立了儒家学说的权威,这适应了新王朝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封建化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政权的,且明朝本身就是封建王朝,排除A项;少数民族政权往往吸收汉族文化以适应统治需要,而不是排斥,排除B项;儒学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说法没有材料依据,排除D项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历史卷三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XGK·HA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