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大革命把民族主义的表达推向了高潮”的思想指引。结合所学,从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简述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的影响。(5分)(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相关史实,论证这一观点。(论证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8分)28.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疫病不断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公元前770-公元1911年间,疫灾频度为25%,均每4年中就有一年发生过疫灾…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14-19世纪的明清是我国两个疫灾高峰期。大体而言,疫灾相对稀少的时期也是社会相对稳定、国力相对强盛的时期。中国温暖期疫灾稀少,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都城重于一般城市。3000年来中国疫灾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逐渐扩展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摘编自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材料二中国古代对疫病认识的概况时期概况先秦、两汉《黄帝内经》首先提出温病、疫病病名。《伤寒杂病论》对疫病的发病、转归、变证论述较详,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汉末三国基础。医者对疫病的传染性、流行性特征认识更加明确。《千金方》等所载治疫之晋隋唐方,法同方殊,为后世明清温病学派治疫所推崇。宋金元各医家学术争鸣,《伤寒总病论》《东垣试效方》《本草衍义补遗》等著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防疫治疫体系。明代吴有性著《温疫论》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疠气”致病学说。清代刘奎首明清创“治温疫八法”易于操作,效果明显,被广泛应用。在各医家的努力与推动下,疫病从伤寒体系中脱离出来,形成瘟疫学派,建立了完整的瘟疫学理论体系。一一摘编自张宁《历代疫病流行与中医防治概况》材料三人们为了应对全球传染病的肆虐,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创建了许多与公共卫生有关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对传染病的控制转向国际化行动…在与瘟疫的较量中,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新的致命传染病还会不时地出现。面对传染病,应有“预防胜过治疗”的理念,要提高个人的卫生意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尽管人们依然会对突发的传染病产生惊恐,甚至不得不接受将与传染病长期共存的现实,但是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为战胜传染病提供了丰富的手段,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类传染病的挑战,不断提升人类的健康水。一一摘自张大庆《人类与瘟疫的不懈斗争》(1)从时空角度概括中国古代疫灾的基本特征。(4分)(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以疟疾的防治为例,说明中医药对医学发展的贡献。(5分)(3)写出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疫病防治的认识。(5分)高二历史试题(A卷)第6页(共6页)
本文标签:
高考模块分段测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