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三2023-2024语文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三
2、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文数
3、衡水金卷先享题语文32024
4、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模拟试题答案语文
5、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新高考
6、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高三一轮
7、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答案
8、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
9、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答案
10、2023-2024衡水金卷 先享题 摸底卷

离疏、兀者王骀、兀者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骆它等。这类人虽然外形残缺丑陋,却有吸引人的魅力。“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田子方》)这些人受人喜爱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葆真”,毫不在意自身的外貌,而注重自我内在修养,秉承自然之性而与天合。庄子认为只有“葆真”才能做到“全德”从而达到最高的精神修养境界。庄子在《德充符》中写道:“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庄子认为,能体现宇宙人生的根源性与整体性的精神谓之“德”,有“德”之人会产生一种力量,引人亲近、依附。庄子在他的作品中以形体之丑来反衬内在精神之崇高。庄子对形体残缺而内在精神崇高之人的描写,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使人们由对外在之美的关注转向对内在之“德”的重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外形不是最重要的,内在之“德”才是人之魅力所在。(摘编自孟广慧《庄子美学的生态精神》)材料二:庄子生活在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当时旧的国家制度逐步解体,新的国家制度尚未形成,诸侯争霸,战争频仍,政治混乱。庄子对社会中的小人物寄予同情,他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一位位位卑形丑的小人物的故事。尽管孔子也珍视人的生命,但他将人分出等级,认为爱有差等,提出“文质彬彬”的要求,反感丑的事物和现象。与孔子不同,庄子正视各种丑,庄子对丑的关注可以说是对儒家崇美思想的背离。同时,他对最底层的最不幸者一身残形丑的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雨果也生活在战乱不断的时代。在当时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还占据重要地位,其延续了自柏拉图以来的对美丑关系的认识,强调美与丑的对立。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明确指出:“古代的纯粹史诗性的诗歌艺术…对自然仅仅从一个方面加以考察,而毫不怜惜地把世界中那些可供艺术模仿但与某种典型美无关的一切东西,全都从艺术中抛弃掉。”他认为,生活中不仅有美,还有大量的丑,文学艺术应当也要描写丑。庄子和雨果都非常关注动荡社会中的小人物,深深地同情他们,都用浪漫的笔法塑造了外表丑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丑的认识都是对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观念的反拨。庄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的,所有的美者和丑者,一旦达到“道”的境界,便都成为大美。庄子的美丑相对论和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都关注美丑转化的过程。庄子的美丑相对论涉及两种美丑转化方式。第一,审美对象的内在属性变化引起美丑转化。《德充符》中讲述了申徒嘉的故事。申徒嘉与子产一同在伯昏无人门下学。申徒嘉因断足遭到子产嘲笑、蔑视。申徒嘉对断足之事从不辩解,忘记自己身有残疾,积极地学。庄子认为,中徒嘉外表残缺丝毫不影响他的内在美;而子产以外在形象衡量别人,他虽形全但心灵是丑的。第二,审美主体的变化也会引起美丑的转化。《齐物论》载:“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际范卷第2页(共10页)【22·(新高考)ZX·MN·语文(三)·QG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