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2.C3.D4.A5.C6.D7.A8.C9.B10.C11.B12.A13.C14.D15.B16.D17.C18.B19.A20.C21.A22.D23.D24.B25.A26.(1)变化:由独相制变为群相制(或实行集体宰相制)。(2分)评价: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利于避免决策失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2)措施:废除丞相职位,权分六部。(2分)消极影响: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降低了国家的决策效率;强化了君主专制,易造成统治腐败。(4分)27.(1)背景:“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及洋务运动的兴起;两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太天国运动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工业文明的不断传人。(4分,任答两点即可)特点:属于官办企业;发展速度快,生产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对西方的依赖程度较深;影响深远。(4分,任答两点即可)(2)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人民建设新国家的热情高;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相继开展,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援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4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意义:使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言之有理即可)28.(1)文献史料:材料一、材料五和材料六;实物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口述史料:材料四。(3分)(2)材料五更可信。(1分)理由:因为材料五属于国防部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判决书,具有权威性;其内容由战犯供述罪行,可靠性高。(4分,言之有理即可)(3)原则或方法:孤证不立原则,各种史料要相互印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手史料原则,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要尽可能使用一手史料,这样才能让历史结论更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4分,言之有理即可)29.示例:论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2分)阐述: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便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时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延安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又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针政策,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以邓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面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断推动着中国走向繁荣富强。(8分)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它不断推动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2分)(“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高一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231377Z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