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
严格教育子弟,希望他们都能够保全自己。王珪是我长期任用的人,我非常了解他刚直的个性,他心存忠孝,因此选择他来担任皇子的老师。你应该告诉魏王李泰:每次见到王珪,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该倍加尊敬,不能解怠。”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得到了当时的好评。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说:“三师是以德行来教导太子的人。如果三师的身份卑下,太子就没有学的榜样。”于是下诏,让人编撰太子接待三师的礼仪制度,太子要走出殿门迎接师父,先礼拜三师,然后三师答拜,每当过门时要让三师在前。三师坐下后,太子才能坐。写给三师的书信,前边称“惶恐”,后边再写上“惶恐再拜”。贞观十八年,高宗刚被立为太子时,还不尊贤重道,太宗又曾经命令太子居住在自己寝宫的旁边,并且不准太子住到东宫去。散骑常侍刘泊上疏说:古代的太子,向皇上问安后就退回,从而更加孝敬君父:皇上和太子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是为了避免嫌疑。现在太子侍奉陛下,动辄十多天,太师、太傅等人都无从接见。即使太子在侍奉的空隙时间,暂时回到东宫,拜访和接见官员的时间也很少。只能例行公事,对规谏之事无暇顾及。陛下不能亲自教导太子,官员又没有机会进言,虽然朝廷辅佐人员众多,但有什么用呢?唐太宗于是下诏命令刘泊、岑文本、马周轮流到东宫,与皇太子谈论经世治国之道。1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创作意图的能力“都意在借日光写环境的幽静”错误。结合第九句可知,本句意为“黎民百姓聚集在田地中劳作,夕阳返照下的村子空无一人”,说明农民忙到日落还没有回家。由此可见,本句从村中的荒寂出发,用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百姓劳作的艰辛。15.同:都表达了自己不耕而食的愧疚。(2分)》异:①本诗还表达了对自己身居官位就应担当有为的诚勉与承诺(2分):②白诗还表达了对自己功不配禄的反省。(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课内外诗歌比照阅读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本诗“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意思是:“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不耕种却食君俸禄的人。或许“我”也能够像周任言一样,不负谢灵运“无功居位,不如去职归乡”的诺言。白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意思是: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高三语文答案第5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