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反思教学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四下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2、2023-2024四下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3、2023-2024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
4、2023-2024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简短
5、2023-2024四下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6、2023-2024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及反思
7、2023-2024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8、2023-2024四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9、2023-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简短
10、2023-2024四年级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简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个星于动物,也具有和其它动物样的自然木能并客好适过嘴巴眼睛、耳朵、鼻子、四胶等去感受美味、美色、美声、芳香、安逸。B.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认识到向善的不忍人之心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只是人们不曾领悟罢了。如果没有这种不忍之心,就不是人。C.孟子认为,将一个人本性的善端扩充发展成为完美的善,把道德原则变成人们自觉的道德行为,“存心”和“放心”是其中的重要方法。D,欲望的多寡是人能香保持善心的重要方面,孟子不反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但反对将“仁义”抛诸脑后而只把眼睛放在物质利益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选文分别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论述了人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加以扩大、充实、完善自己,最终达到至善的目标。B.文章第一段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阐述了人既有无善恶之分的自然属性,也具有善恶之分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文章第二段中两次引用了孟子的话,这两次引用在逻辑上构成了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这论证过程,是为了让人明白,善良是人类共同的本性。D.文章第三段引用孟子的话“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说明人们要达到至善目标,就必须保持人性中固有的善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句中最能反映“人性本善”的一项是(3分)A.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C.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筷子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从几千年前流传至今,已成为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今天的筷子已经不只是一种就餐工具,更代表着一种文明的气息及独有的文化。“筷”与“快”谐音,因此,筷子成为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一象征着人们对快乐幸福生活的向往。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新婚之夜要在洞房之地扔几双筷子,意为“快生贵子”。我们日常所用的筷子,标准长度七寸六分,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的本质不同。《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它给人神秘莫测或晦涩难懂的印象,但是筷子的外形结构却把《易经》内涵阐释得清清楚楚、惟妙惟肖。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两根筷子的组合即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另一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此为两极之象。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象征地,圆的象征天,方属坤卦,圆为乾卦,如此形成乾坤之象。手拿筷子,用筷头夹菜,坤在上乾在下,和顺畅达,为吉祥之象。筷子的制作材料种类多样,这是变易。尽管材料多变,但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的情况始终未变,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易。简易、变易、不易,这体现于《易经》的三易之理中。(摘编自零月莹《浅谈筷子文化》)材料二早在江户时代,日本人就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到1990年,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达到240亿双。由于一次性筷子消耗了大量木材,日本国内掀起了“关于一次性筷子是否破坏森林资源”的讨论。于是,一些日本商人开始开拓海外一次性筷子的加工基地。此时,一名日本商人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建立了一家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小厂。看到有利可图,随后,不仅日本商家大量进入国考1号11·语文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