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白城市重点高中(五校)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联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芳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诗歌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时代的变化,首先从语言的变化开始。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诗歌对时代之变最为敏感,可以察觉到语言细微的新变化。中国的现代性,就是从新诗革命开始的。新诗本身就是中国现代性的象征,肩负着中国现代文明的开拓重任和象征意义。可以说,诗歌维新,是新诗的特质。新时代诗歌更是如此,新时代诗歌处于两个大变局之中: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世界文明秩序和文化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新诗将会在新的世界诗歌版图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二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崛起之势,将全面唤醒中国文化和中国新诗的创造性力量。这两个大变局,决定中国新诗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在此时刻,尤其需要强调创新。新诗就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中国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是中国文明历数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动力和原因。新时代诗歌十年(2012一2022年),值得注意的新气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主题写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歌过于个人化、碎片化,主题写作是一种重建总体性的努力。主题写作是世界诗歌写作的一个主潮,包括惠特曼的《草叶集》、艾略特的《荒原》等等。因为中国特殊的情况,诗歌写作的碎片化比较严重,中国新诗起源之后遭遇变数太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遇到解构主义思潮,一切都被颠覆打碎了,所以,主题写作是一种诗歌的深化和升华。第二是生态写作或者说自然写作。环境发生大变化的时代,生态诗歌写作,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保护的主题,同时也是展现新的世界观、新的宇宙观的途径。每个新的时代的开始,都有新的宇宙观出现,载人航天等拓宽了人类视野。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若的《女神》等,都是新的时代对世界全新的感受、新的宇宙观出现的征兆。新时代需要我们重新理解世界、天下、宇宙,诗歌在这方面大有作为。【高三期末联考试卷·语文第1页(共8页)】233364D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