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但其原则、框架和风格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并被德国、丹麦等国家所吸收。一摘编自叶秋华、洪荞《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纪念〈法国民法典)编纂二百周年》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满21岁为成年,除结婚章规定的例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第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者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4。e…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1804年《法国民法典》(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条件。(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法国民法典》体现的原则,并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法典》的历史作用。(8分)19.[近代中国城市化](13分)材料一表2近代中国部分城市分类情况城市类型代表性城市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均为不等条约规定的通商港口,且有粗界唐山、焦作、萍乡、抚顺(日本有采矿权)、鞍山(日本有采矿权)、本溪(日新型工矿业城市本有采矿权)新型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徐州、石家庄双重功能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北京、南京、西安材料二1840年,中国城市化率约为6.7%,到1936年增至11.2%。其中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沿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西安、兰州等西部城市出现人口减少现象。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农村不断衰败,人口遂流往城市。但城市经济中商业和服务业占比较大,工业比重很小,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城市化往往表现为人口的机械性增加。城市无业、失业现象普遍,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大量城国属于“候鸟性农民工”,仅在农闲时期在城市【高三历史第5页(共6页)】·23-352C·
本文标签:
示范答案
高考模块分段测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