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历史答案
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34J678910AB0◇小0B111213141516DAACDC【选择题解析】1.答案:A出处:《诗经》中的农作生产及饮食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农业文明。根据材料中甲骨文和《尚书》对于黍稷的记录频次和农民的耕作情况,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推进农耕文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井田制的内容,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标志着耕作技术的飞跃,排除C项;仅凭农人种植黍稷的实践,得不出劳动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2.答案:B出处:张锐《秦汉行政体制研究》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根据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治理在层级机构及相关人员的上传下达,说明权力的集中与下放,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人员结构下的权力集中和下放,而非治理效果的呈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机构及相关官员之间的制衡机制,排除C项;秦代是法家为治国理念,汉初是黄老之学为治国理念,排除D项。3.答案:D出处:杨际《论北朝隋唐的土地法规与土地制度》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封建土地制度。根据材料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在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背景下,农民逃避赋役或地主剥削而流亡外地及隐瞒人口的现象依然严重,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这造成了地主与农民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此时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是逃户和隐丁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材料提及两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社会较安定,且土地兼并现象也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所致,排除A、C项;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中唐以后,排除B项。4.答案:C出处:刘喆李梅田《五代社会变革下的丧葬礼俗研究》解析:本题考查五代时期墓葬壁画变化与社会阶层变动的关系。根据材料五代时期出现墓葬壁画由表现贵族生活转向民的日常生活,结合所学可知继隋唐士族阶层在政治上的衰落后,五代时期门阀势力进一步被削弱,这一社会阶层的变动反映在壁画变化上,故C项正确;仅凭壁画内容得不出厚葬之风衰落的结论,排除A项;政局动荡、思想文化的多元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