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示例]原因:南宋时,福建地区社会相对稳定,便利了造船业的发展。(2分)理由:“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实行偏安政策。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结束了双方多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客观上为福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了众多北方居民的到来,他们给当地带来了众多劳动力与先进生产技术,推动了福建农耕、造船等行业的发展;等等。(4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8.(1)特点:妥协性、残缺性或不完整性、矛盾性等。(4分)原因:是法国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是保皇派与共和派政治妥协的产物:出于稳定政治局势的需要;等等。(4分)(2)态度:质疑、批评。(2分)判断依据:约法内容“非美非法”,表述模糊;国务员须参议院同意就职,违反“万国宪法”程序:责任内阁制使临时大总统权力受到严重限制,不利于政局稳定;等等。(5分)19.(1)先进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6分,答出两点即可)(2)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存方式影响的表现具有多元化特点。以对消费方式的影响为例,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其最直接的效用表现在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料即物质资料、能源资料和信息生活资料,促使人们消费方式更新。如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化生产创造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蒸汽机车、汽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各种技术产品层出不穷,不断社会化、生活化,日益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特别是消费观,在历经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之后,人们的消费方式逐渐走向理性,形成了可持续消费的观念。(7分,也可从休闲方式、交往方式等领域或综合加以说明)20.[示例们论题:内外部动力促进儒家思想演变。(3分)》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外部动力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内部动力则是百家争鸣,众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但是随着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思想也需“定于一”。此时儒学成为官方显学。东汉末年至隋唐时期,佛道的流行冲击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内外合力,三教并行。宋统一中原后,为了制衡佛老思想,学者重建新儒学即理学。明以降,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思想界归于沉寂。(7分)综上所述,内外两种动力共同促进儒家思想演变。(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23·(新高考)高考样卷·历史(二)·H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