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儒学,主张仁政、民本、教化,但当时未受到重视汉代董仲舒在吸收法道、阴阳各派的基础上,创立新儒学,主张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魏晋以来,儒学发展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宋明理学家吸收佛、道,并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使儒学日益思辨化、世俗化。明清之际,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一批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主张限制君权、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总之,儒学自创立以来,礼教德治精神始终一贯,并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示例二:中国古代各项制度的守正创新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汉初基本沿袭秦代制度,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推恩令”、“中外朝”、“盐铁官营”、“尊崇儒术”等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造就了西汉的强盛。唐朝在继承秦汉以来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的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等,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又实行对外开放,沿用儒家思想为统一的意识形态同时重用佛道,造就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总之,每个历史时期的优秀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是在不断汲取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示例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极大发展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逐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赎买”政策,初步建立起以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道路探索和创新史,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示例四: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时期,我们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邓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总之,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此外,也可以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孙中山的民主追求”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