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历史答案
得当事人双方之同意。其变更、消灭,亦自非双方同意及有法定条件不可。官吏契约也应遵守这一规范”。一一摘编自林新奇《中国人事管理史》材料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发展变化,这就决定着,深化社会治理制度改革,推进社会全面创新进步,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有效制度安排。包心鉴《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提出上述变法主张的意图。(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官考试法草案》颁布的历史条件,并简析北洋政府时期官员选拔法案制定的积极意义。(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我国深化社会治理制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因。(6分)24.古代至近代的贸易以货物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金融、运输等服务类贸易发展迅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万历时,山西商人的经营“或盐或丝”,徽州商人“贩缯”,山西、陕西商人千里跋涉到江南买丝。当时经营江南丝绸的,除了商人,还有官员、朝贡使、边镇官军人等。苏、杭一带的上市量,即参加长距离运销的丝织品,每年可达三十万匹左右,价值在三十万两白银。江南城市汇集的这些堆积如山的丝绸完全是由本地出产的,甚至北方边地所需绸缎,也大多取自江南。湖州在万历中期按律令只能衣布食粗的贱役长工,也“皆好穿丝䌷绉绝纱湖罗”,而温州则“富家子弟多以服饰为炫捉,…侈靡甚矣”。一摘编自范金民、夏维中《明代江南丝绸的国内贸易》材料二17世纪,英国实行另类的“重商主义”,它着重体现在为英国和殖民地商业利益而垄断帝国贸易的“航海法”:即硬性规定殖民地输出商品必须先到英国,殖民地进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进出口贷物必须由英国或殖民地船只装载。这实际上是向当时荷兰的海上运输垄断权挑战。它意味着战争,战争使英国最终成功地扩大和保护了殖民地和商业。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材料三1980一1995年世界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概况金额(10亿类元),比重(%)年均增长率(%)项目19801985199019951980-1995货物出口额(G)20361947348548755.9服务出口额(S)402405811123074出口总额(T=G+S)24382352429661056.31货物出口比觅(/T)83.682.881.179.8服务出口比重(ST)16.517.218.920.2服务/货物(S)9.720.823.325.2王敬云《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现状和地理格局》高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