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但这封国书经中国翻译加工后,味道大变:英吉利国王热沃尔日敬祝中国大皇帝万万岁。本国知道中国地方甚大,管的百姓甚多,大皇帝的心里常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不但中国的地方,连外国的地方都要保护他,他们又都心悦诚服,内外安宁。…(英国)要把各处禽兽草木土物各件都要知道,要把四方十界的物件各国互相交易,大家都得便宜。如今闻得各处只有中国大皇帝管的地方风俗礼法比别处更高,至精至妙,实在是头一处,各处也都赞美心服的,故此越发想念着来向化输诚。摘编自张宏杰《饥俄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8世纪末英国派出庞大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书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的变化,可以看出清王朝统治者怎样的心态,这将带来哪些后果?(8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我国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形成于秦汉时期,但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标。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和民族问题,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占主导地位,这就使得我国历史上的分裂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怎样的分裂,或者分裂的主体来自哪个民族,最终还是走向统一。一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学校决定开展一节历史活动课,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以“‘大一统’思想和国家治理”为主题,帮助老师设计一个预期的学目标。(要求: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史实准确,导向明确。学生可从构建时空观、强化国家主权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等角度思考。)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