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答案)
②“高木”点明季节,引出下文的“秋风”③“高木”更显得疏朗、空阔,与“萧索”相映衬。凸显出古木在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顺应环境的顽强生命力。④“高木”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这个词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诗人内心孤独、落寞之感。同时诗人借此托物言志,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1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8.①坚不可摧②可歌可泣③持之以恒。(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19.第一处:把“严重沙化”改为“沙化严重”;第二处:把“达零下43.3摄氏度左右”改为“达零下43.3摄氏度”(共两处错误,每处1分,仅指出错误修改不准确不得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严重沙化”是偏正结构,和上文的“气候恶劣”主谓结构应保持一致,故应改成“沙化严重”。②“达…左右”自相矛盾,删去“左右”即可。20.引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诗句的引用,用简洁生动的语言生动再现了荒漠沙地的荒凉特征(1分),或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名言的引用,形象地表达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分)(两处引用任选一句来写即可),同时引用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意味,丰富了文章内容(1分)。排比:“创造了、诠释了、铸就了”运用排比手法,强调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1分),感情抒发酣畅淋漓使语势得到增强(1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引用手法一般有如下作用:使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有助于表情达意,增强说服力;引用诗句,增强文化底蕴;调动阅读兴趣,增强可读性。排比一般有如下作用:内容集中、增强语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21.①但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最佳方案②纳米针非常小③研究人员在兔子身上测试了该产品(每空符合语境和字数得2分,共6分)22.C【解析】同例句一样是解释说明AB破折号表话题转换,D表声音的延长23.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提到两种观点,一种是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另一种是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具体看来,“高线”是自我追求的理想境界,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完善人品操行来接近它;“底线”是做人不应该去轻易触碰的警戒线。在不同的时代,社会对做人的“高线”和“底线”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如“真”“善”“美”为做人的高线,而“假”“丑”“恶”则为做人的底线。追求“高线”可能会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但收获的会是精神的充实和人格境界的提升。突破“底线”,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成功,但败坏的却是自我的修行、内心的道德和社会的风气。行文构思时,需要围绕“高线”与“底线”这两个词的内涵进行思辨。或以“高线”为目标,以“底线”为基准;或思考守住“底线”、追求“高线”的同时,如何与他者、社会智慧相处。写作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表达个人的看法。如以“培养高尚情操,恪守底线原则”为论点,可分别从对精神层次的高追求与做人的基本原则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二者缺一不可。无原则的追求精神的高格就会流于虚无,无“高线”地恪守原则就没有境界的提升,因此我们对自己的品德修养的要求既要有高标准,又要有基本原则。立意:1.树立道德“高线”,守牢规侧“底线”。试卷第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