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困难重重B.文化认同在经济区域集团中的意义C.冷战思维阻碍了经济全球化D.欧盟内部矛盾影响土欧关系的发展16.图中两个国际组织的演变以成员国/个:成员国/个:1963年751961年251979年1201979年951983年1251989年1012023年1342017年133图3七十七国集团标志图4不结盟运动会标A.改变了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旧秩序B.顺应了西方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C.表明成员国的外交路线侧重点趋同D.有利于打破大国对国际事务的垄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匈奴部族降汉者为数不少,汉武帝对他们依势力大小授以侯爵、封地和封户,“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并建立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唐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羁縻府州,都督、刺史等职级高者为中央所任命的官员,而职级低的则多由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世袭。元朝管理少数民族的另一项政策是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兴起于云贵地区,针对分散而世代聚集的少数民族部落,以招抚之策,凡率部归附者,即授予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官职,使“各从其俗,无失常业”。摘编自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兼论古代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标志》材料二明王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也不全依靠“土官、土吏”,“土流参治”的情况也存在。面对辽阔的区域,清王朝初期也沿用了明王朝的一些制度,尤其是在西南部分地区沿用了土司制度。但是,这种状况在雍正时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蛮悉改流,苗亦归化”。清廷对新疆、西藏地区的治理也变得更加具体而深入。乾隆年间设置伊犁将军对新疆进行管理,下设都统和诸多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协办大臣等分管伊犁等地。摘编自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程城理论解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由汉至元民族政策的共同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汉代至明清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变化原因。(10分)
本文标签:
高考模块分段测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