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这与三省六部的存续无关,且该制度贯穿唐朝始终,并深深影响后世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提高决策科学性及中枢决策效率无关,排除C、D两项。13.D根据材料可知,该字体似龙蛇盘旋腾展,伸缩自如,往还自由,既有婀娜轻盈之姿,又有奋举昂扬之态。其点画顾盼相生,逸中带趣;结字中有险,正中有奇。如烈马暴怒而受制于缰,似大海汹涌而波涛正扬。这表明该字体变化莫测,草书最符合其特点,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分别为行书、隶书和楷书,与之不符,均排除。14.C根据材料可知,五代及宋初,武人地位崇高,深受世人尊重和追捧;宋太宗以后,武人地位骤降,遭受世人鄙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武人乱政的教训,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实施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使得武人的社会地位日益降低,故C项正确。材料与选官制度、冗兵现象加剧无关,排除A、D两项;宋朝未实现大一统,且政权的一统与武人地位降低并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15.D根据材料可知,青苗法意在缓解百姓一时的困境,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实际推行中,却出现官员不顾实际,强行推广的现象,这无形中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故D项正确。青苗法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缓解百姓暂时的困境,而非仅仅是帮助弱势群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青苗法的积极影响,排除B项;青苗法一定程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16.C根据材料可知,西夏立国之初,政府注重维护少数民族的学术文化,至崇宗、仁宗之时,对于汉学的重视不断加深,朝堂上汉文化的风气也日盛,这正是当时民族文化融合加深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夏上层社会对汉文化的推崇,未涉及整个社会对汉文化的接受情况,排除A项;材料与构建政权合法性无关,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夸大,故排除。17.(1)特点: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教学内容多元。(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为后世文教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2)不同: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本;以官学为主,私学为辅;与政治的联系更为密切。(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统治者及儒士的支持和推动。(4分,任答两点即可)18.(1)主要趋势:由实物租税向货币租税(货币租税和实物租税相结合)转变;征税标准由人丁向资产转变;征税时间逐渐固定;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降低;赋税种类由繁入简。(6分,任答三点即可)(2)史料价值:材料二是唐人白居易根据所见所闻加工撰写的,属二手史料,主观色彩浓厚;材料三是宋人根据前人史料撰写的,属于二手史料,代表北宋政府的利益;(2分)二者对研究唐两税法具有重要价值,但仍需借助其他史料进行互证。(2分)认识:为后代赋税制度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但该税法并未能得到彻底落实,反而成为官员敛财的手段,增加了百姓的负担。(2分)19.(1)特点:以强化中央集权为核心;在继承中发展,因时而变;地方权力逐渐细化(分权制衡)。(4分,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行省是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中央任命,受中央节制;行省缺乏割据的地理基础;行省长官以蒙古贵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导,对中央政权认同感高;行省实施群官决策,官员内部相互制衡;行省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免,其对基层控制有限;受到监察系统的严密制约。(6分,任答三点即可)认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0.示例:论题: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阐述:中华民族在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春秋战国时期,与中原各国相邻的戎狄蛮夷逐渐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并融入华夏族;秦汉时期,政府不断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民南迁及孝文帝改革等,加强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隋唐时期,通过和亲、会盟、册封等方式,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联系,推动了统治疆域不断拓展,使各民族间往来更加密切;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通过经济互市、文化学、政治借鉴等形式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元朝统一后,通过设立宣政院等机构,对边疆地区实行有效管理,统一多民族国家也更趋稳固。(8分)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程。(2分)(以上“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高一年级期中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41129D
    
            本文标签:
            
                临门一卷QG-XK答案
            
                示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