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夜,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责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子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一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1905年12月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教击肩摩。译学馆现己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年7月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材料三现代西方各国文官制度均要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即文官不能介入政党之争、不得参与政治活动,不得担任选举公职(要担任,就得锌去文官职务),不得接受政治捐款,并规定文官不随政党在竞选中的胜败和政府的更选、进退而更选和进退。就是说,文官的前程、职位,待遏不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摘编自魏虎德《西方文官制度给我们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趋势。(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官制改革的主要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西方文官“政治中立”的意义及其启示。(10分)历史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