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2文科综合(新教材L)试题

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2文科综合(新教材L)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是一个集中反映瑶族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等民族风情的原生态旅游景区。这里有传统的酿酒坊、工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艺品制作工厂,古朴别致的吊脚楼,有凌空高挂、纵横交错的竹排水管,古老的榨油坊,色彩斑斓的瑶族服材料二战时期,德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盟军在1944一1945年攻入德国时,美英两国多次展饰…走进连南三排瑶寨,游客能够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甚至可以亲身参与劳作。景区除了必要的基开联合行动,接管和占领与战争有关的德国科研或武器研发及制造设施,并派情报人员找出德国境内所础设施外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加工改造,即便这样,连南三排瑶寨对游客的吸引力依然很大。有与军工科学有关的信息。两国掠夺的科技资源不仅涉及军事领域,还服务于各自国内的民用工商业需分析连南三排瑶寨对游客吸引力大的原因。求。战后,美国和英国联合开展了多次秘密行动,抢夺苏占区的德国科技资源,还利用潜伏在苏占区的特工,诱导有军工研发潜力的原德国科学家、工程师、技师迁移。战争时期,美、英的搜索重点是军工领域,战后则全力搜刮民用科技资源。1947年5月,美国陆军欧洲指挥部公开承认,这些行动帮助美国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科研成本,而且将德国科技资源进行成果转化后所带来的长期效益更可观,直接提升了美国和英国的科技竞争力。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摘编自王颖鹏《试论美英对德国科技资源的处置(1944一1954)》日本是垃圾制造大国,该国垃圾主要通过焚烧方式处理。由于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二次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4一1954年美英处置德国科技资源的主要特点。(6分)染,因而对垃圾焚烧厂,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然而近年来,由奥地利著名生态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舞洲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4一1954年美英处置德国科技资源的影响。(9分)场(垃圾焚烧处理厂)”,就坐落在日本人口稠密的大阪市的一座人工岛上(如下图)。“舞洲工场”每天可焚烧1000多吨垃圾,120米高的烟囱顶部既不见冒黑烟,又不见冒白烟,其产生的热能除用于常规发电外,还可满足旁边温水游泳池所需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SHANG材料由于中国的小农经济有上千年的历史,小私有制和家庭传统经营使农民很难接受整齐划一的突进经济变革。因此,邓子恢认为小生产改大生产绝非朝呼夕至之事,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面对1954一1955年出现的农业合作社迅猛发展、局部地区出现骚动和退社状况,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多次向中央建议合作化要缓行,并推动了一系列中央文件的出台,纠正农村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倾向,解决指出日本焚烧法处理垃圾的好处,并分析“舞洲工场”可建在人口密集区的原因。合作化运动和统购统销工作中的问题。1955年3月,邓子恢向毛泽东汇报了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停、缩、放”的三字整顿方针,全国农村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在纠正农村工作“左”倾错误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一系列调整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意见,主张建立包括包产到户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956年4月,邓子恢在全国农村工作部长会议上提出,整顿巩固现有合作社的基本关健,主要在于搞好生产,保证增产增收,改善社员生活。1961年,在下乡调查后,邓子恢仍然主张保留土地责任制、实行包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产到户。材料甲午战前,八旗绿营岁饷“几去岁入之半”,甲午一役使清政府认识到“国家花费数千万之巨摘编自李云峰主编《20世纪中国史》等款,养无用之旧军,乃是‘徒耗库储饷银’”。战后,军事改革被统治者提上议事日程。中枢要臣纷纷献计(1)根据材料,概括邓子恢的主要农业发展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献策,为王朝寻求补救之方,晚清军事改革启动。湖广总督张之洞直指旧式军队的多项弊端,请求清廷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子恢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5分)撤旧军。袁世凯等人亦强调,湘、淮等勇营“犹昔之绿兵”,难以克敌制胜。光绪帝遂采纳大臣意见,决定厉行裁汰旧军,以经制兵裁汰七成、勇营裁汰三成为原则,先后颁布数十道谕旨,令各省将军督抚遵照执行。这些裁兵谕旨多强调“偿款过巨”“偿款期迫”。同时,朝廷还下诏将新制枪式改为一律,并添置机器制造厂局。鉴于武器装备的更新与军事教育、军制改革紧密相连,创设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编练新军,成为军事改革的重点。这场陆军改革历时十余年,对近代中国军事变革具有较大影响。一摘编自李元鹏《晚清督抚与社会变革—以1895一1898年初督抚的自强活动为中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廷军事改革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廷军事改革的意义。(6分)(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