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地理(JJ)答案

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地理(JJ)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C图示为同一地区的地表温度与气温日变化,下垫面相同。同一地区,最高地表温度高低取决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与晴天相比,沙尘日空气中的杂质沙尘较多,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导致地表最高温度较低;同一地区最高地表温度与地面辐射相关性小;最高气温均出现在午后,此时大气保温作用较弱,晴天和沙尘日大气保温作用对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小。21.D由第19题分析可知,①为晴天的地表温度,②是沙尘日的地表温度,③是沙尘日的气温,④是晴天的气温。由图可知,晴天该地地气温差在北京时间16时前后最大,沙尘日地气温差在北京时间14时前后最大,均不在北京时间12时;该地白天的地气温差大于晚上,不管是晴天还是沙尘日夜晚差值波动都较白天小,沙尘日的地气温差小于晴天的地气温差。22.B港口建设、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海水利用、海洋盐业等属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23.D海洋捕捞的噪音污染比较小,潮汐电站利用的是海水涨落,没有核污染;海洋运输不会造成土壤污染;海洋化工可能造成水污染。24.A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与臭氧空洞不相关。25.C读图可以看出芦苇扎根生长在水中,因此能指示水湿环境;胡杨显示的是西北干旱环境;图示松树位于山顶,常年受强劲大风影响,迎风一侧树叶较少,背风一侧树叶茂盛,使树冠呈旗形,能指示强风环境;有很多气生根的榕树属于热带雨林植被(有的品种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能指示强风环境。26.D沙漠上的耐旱植物叶面成刺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不是芦苇的特征;胡杨属于落叶阔叶林,春季发芽,秋冬季节落叶;松树属于针叶林,叶呈针状,且叶面有松脂覆盖,四季常青:榕树生长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树冠宽大。27.A芦苇扎根生长在水中,泥沙淤积,较为肥沃;胡杨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土壤贫瘠;图示松树位于山顶,水热条件差,土壤贫瘠;榕树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淋溶作用强,多发育红壤、砖红壤,土壤肥力低。28。A根据土壤土层分布顺序可知,图2中腐殖质层以下的X层为淋溶层,淋溶层以下的Y层为淀积层。故由图2可以看出,与②土壤相比,①土壤剖面有机层和腐殖质层较薄,淋溶层较厚。由题干可知,地势坦的湿生环境,淋溶层较薄,故乙地对应②土壤剖面、甲地对应①土壤剖面。29.B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植被分异明显,土层厚度差异明显,因此影响甲、乙两处土层厚度差异的主要成土因素是地形。30.C有机层位于土壤表层,为枯枝落叶等植物残体堆积层。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进人土壤的有机质(枯枝落叶等植物残体)减少,且表层土壤易受外力侵蚀,有机层变薄;若降水量减少,植被将减少,但降水季节变化减小,对植被的影响较小,对土壤有机层的影响较小;气候变暖,温度条件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长,不会导致有机层变薄;地表径流堆积加强,土层将变得深厚,也有利于植被生长,不会导致有机层变薄。31.(1)季节:夏季。(2分)原因:夏季降水量大,导致长江和天鹅洲故道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径流沿古河道使天鹅洲故道与长江相通。(2分)(2)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先变细后变粗(或呈现粗一细一粗的变化特点,2分,说法合理即可)。理由:流水沉积过程中,流速越快,流量越大,河流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粒径越大,沉积速率越小;由表可知,1916~2012年,河流沉积速率先变大后变小(或呈现小一大一小的变化特点),故沉积物粒径先变细后变粗(或呈现粗一细一粗的变化特点)。(每点2分,共4分)(3)流速变快:侵蚀强度变强。(每点2分,共4分)32.(1)白天。(2分)理由:白天,山坡地面受热快,其近地面空气增温快,气流上升;山谷上方的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大,气流下沉,坡面上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每点2分,共4分,说法合理即可,从夜晚的山风角度说明亦可)(2)气流:④。(2分)成因:与白天相比,夜间温度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山坡冷空气(④气流)下沉至洼地聚集,使注地气温下降至0℃以下,水汽凝结形成霜。(每点2分,共4分)33.(1)①表示混合层;②表示温跃层。(每点1分,共2分)(2)与温跃层相比,混合层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或与混合层相比,温跃层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每点2分,共6分,需从温度、盐度、密度三个角度来说明,答案不分前后,合理均可得分。)(3)季节:冬季。(2分)冬季,海洋上层海水温度低、密度增大,冷而重,易下沉,有利于海水垂直混合;冬季,南海海面风速较大,风应力搅拌作用加强海水垂直混合。(每点2分,共4分)【高一期末联考·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4034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