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HD答案(语文)

安徽省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HD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1.【答案】B【解析】A项“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错误,材料一是针对文化交往,材料二泛指所有说理。C项“不是说理”错误,材料二中“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是显得不是,其实是说理。D项材料一中的“等”就说理的对话双方而言,指对话时的正确态度,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材料二中的“等”是针对所说之理而言,指任何观点主张都是等的,因为说理不是绝对确定性的结论,都可以再说理。2.【答案】C【解析】“说理就会避免发生战争和混乱”错误,材料二说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情况下发生的,但说理并不一定能避免发生战争和混乱。3.【答案】D【解析】“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是“攥紧拳头”,而不是“摊开手掌”。4.【答案】B【解析】依据是数据、事实、证据,相当于三段论中的小前提。5.【参考答案】①说理者没有避免逻辑谬误,未能建立起正确的逻辑。这种对没钱的嘲讽看似使言说者取胜,但这种不讲逻辑的表达不利于言说者逻辑说理能力的形成。②说理者没有建立好的信誉和形象。对网友人生的质疑给人不讲理、不可信的印象,一旦言说者给人这种印象,就很难改变,即使看法有可取之处,也难以说服别人。③说理者没有关注情绪因素。言说者在说理时要动之以情,从而创造共识。用傲慢的表达方式只会拉开言说者与对话者的距离,很难以情动人。(每点2分,满分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6.【答案】B【解析】“说明她种菜的行为并不为城里的孩子所接受”错误,文中并没有表现出孩子不接受母亲的种菜行为,文中提到“我曾去过母亲的菜地。…我终于明白:在那小块地面前,她几近忘我,泥土,让她忘乎所以”,说明孩子是理解母亲的行为的。7.【答案】B【解析】塑造母亲形象时没有心理刻画。8.【参考答案】①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母亲在废墟上开辟的土地为她带来了收获,更带来了劳动的喜悦,这也让作者感到了欣慰。②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人生中已过去半个世纪的那个故事。“是土地,是劳动,成就了她。”③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母亲,给了她安全感。土地给予了母亲无限的温情与陪伴,让母亲度过了在城里的漫漫黑夜;土地驱散了母亲在城里生活的寂寥与不安。(每点2分,答满3点给5分)9.【参考答案】①散文要真实朴素地说话。本文再现了母亲在废墟上种地的小事,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用凡质朴的文字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人间的真情实感娓娓道来。②散文可以表达内心的欢喜。母亲用执念、勤劳和汗水为荒芜萧条的废墟植入亮丽的颜色,生活变得充实快乐,也在劳动中获得了价值感,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更让人心生欢喜。③散文可以表达心中的哀伤。离开故土,只有废墟上的菜地给予老人们些许安慰与希望。作者在细数温情的同时也心生感叹,这是他们最后的精神乐园,可是挖掘机的轰鸣随时会打破这份美好,让人心生不安。(每点2分,满分6分)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答案】ADF【句意】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因此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解析】“夫然”与“故”为因果关系,故A处必须断开:“安其学而亲其师”和“乐其友而信其道”是并列对举关系,结构相同,故应于D后断开;“是以”是表结果的连词,前面应断开,故应于F后断开。故答案为ADF。1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