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南通三模)答案(语文)

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南通三模)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南通2024高三第三次调研
    2、2024南通高三第三次调研
民者A在上B所以C牧之D趋利E如水F走下G四方H无择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通“刈”,割(草或谷类),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刈”词义相同。B.夫子,旧时敬称,与《齐桓晋文之事》“愿夫子辅吾志”中“夫子”词义相同。C.周,周游、环游,与《项脊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中“周”词义不同。D.劝,指鼓励、劝勉,与《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劝”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农发明耒耜,助力农业;尧让四位官员传授百姓历法,按时农作;舜任命后稷掌管农业。表明作者看重帝王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一位农民不耕种土地,百姓就会有挨饿的;一个女人不织布,百姓就会有受冻的。贾思勰引用管仲的话语,强调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粟米和布帛从地里生出,按时节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成事的,强调粮食和布帛的作用,缺少它们就会挨饿受冻。D.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谋求赏罚,通过交纳粮食,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会得以流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侯。(4分)(2)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4分)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君王对农业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一16题。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注]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与苏轼过从甚密,参寥子追随他数年。元祐六年,苏轼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说有情,一说无情,以后者为主,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B.“不用”后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为此忧虑。“忘机”一词,表达作者达观超旷的心态。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