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化学冲刺卷(三)3[24·(新高考)CCJ·化学·SD]试题
故生成最终产物时,参与反应的有机物是H3C〈〉-NH化学(二)1.C2.D乙苯、乙酸乙酯、油脂都不溶于水,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分离膜一般只允许水及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其余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另一侧,所以高分子分离膜已广泛用于海水淡化和饮用水的制取,A正确,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核苷酸,B正确,淀粉、纤维素、核酸、蛋白质都是高分子,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核甘酸水解生成核苷与磷酸,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C正确;以木材、秸秆等为原料,经加工处理可以得到的纤维称为再生纤维,由单体(小分子)经过聚合反应得到的是合成纤维,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D错误。3.C2己烯的结构简式:CHCH一CHCH CH.CH,其实验式为CH2,A正确;反一2一丁烯的结构简式:H.CHB正确,SOg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型,C错误,HC分子中CHHHCI。键的形成:→.00-aO00Qp,D正确D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不可以生成SO,A错误。除去FCh中少量的FeBr,加入适量氯水,Fe会被4.氧化,B错误。将C0通入BCL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人SO,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弱,所以亚硫酸不与BC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错误;在S0,+3C高温SC+2C0个反应中,C发生歧化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D正确。5.D由于硝酸银过量,AgNO,与Nal直接反应,不能证明AgCI溶解度比AgI的大,A错误;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不应插入液体中,B错误;没有对生成的乙炔进行净化处理,乙炔中往往存在H2S等杂质气体,H2S也可以使溴水褪色,C错误;萃取中,用力振荡分液漏斗,会使液体气化,分液漏斗内的压强会增大,所以要放气,D正确。6.B酚羟基遇到F+会变紫色,而不是蓝色,A错误;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有机官能团是羧基,B正确;此有机物没有醛基(也不是甲酸某酯),不会产生银镜反应,C错误;酚羟基的邻位、对位也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溴水褪色不能说明有碳碳双键,D错误。7.C67.5gC10,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7+8X2)NA-33NA,A正确;每生成4 mo C2,转移的电子数为4Na,所以,每生成0.1mo1ClO2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正确;NaCIO2是离子晶体,晶体内没有分子,C错误;pH=2:即H+的浓度为0.01mol·L,所以1L稀盐酸中含有的H+数目为0.01NA,D正确。8.C溴化一硫酸根五氨合钴{[CoSO4(NH)]Br)中Co是中心原子,硫酸根和氨是配位体,A正确;在溴化一硫酸根五氨合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CoSO,(NH)s]十和Br,Br与AgNO3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B正确;钴的质子数为27,基态价电子排布式是3d'4s2,Co3+电子排布式为3d,所以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1↑↑,C错误,SO的中心原子的杂3d化轨道类型为sp,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D正确9.B锌比铜活泼,锌能将铜置换出来,所以锌与Cu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ZO和单质铜,A正确:镁的金属性比铝强,不可用A1与MgO发生反应制取Mg,B错误。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得到Na、Cl2,C正确。偏铝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3A1O2+A13++6H2O=-4A1(OHD3V,所以有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生成,D正确。10.D亚硫酸被氧气氧化成硫酸,而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A正确;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石灰乳是浊液,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B正确;SO2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Ba++3SO2+2NO.+2H2O3BaSO,Y+2NO十4H+,C正确;SO2具有还原性,Ca(CIO)2具有强氧化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会有氯离子和硫酸钙生成,D错误。11.B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可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锌与Cu+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Z一Cu与硫酸形成微型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A错误;NH检验时,应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N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时,选项中的操作无加热,B正确;苯是常用的萃取剂,可以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使下层水层色变浅或褪色,而不是发生了取代反应,C错误;淀粉部分水解后的溶液中,虽然淀粉含量减少,遇碘水仍变蓝,D错误。12.B预处理时,需要使用N2CO。溶液,可将溶液进行适当升温,促进碳酸钠水解,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油污水解,A正确;纳米F©O,属于纯净物,不属于胶体,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滤液B的溶质为氯化亚铁,加人氢氧化钠溶液,生成Fe(OH)2白色浑浊液,4Fe(OH)2+O2+H,04Fe(OH)3,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C正确;FOOH与滤液B(氯化亚铁)加热搅拌发生反应:2 FeOOH+Fe++2OH—Fe3O4十2H2O,D正确。13.B根据示意图中第一步反应可判断机理①和机理②的CO2吸附、活化位置均不同,A错误;根据机理①可判断吸附在活性金属h表面的中间体CO,是由吸附在其表面的CO2直接解离产生的,B正确;同种催化剂,化学反应的途径不同,反应物的衡转化率和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C错误:二氧化碳中含有极性键,水中含有极性键,氢气中含有非极性键,所以反应中既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又有非极性键的断裂,D错误。4C短周期主族元素X、Y、乙、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有机物结构中X形成1条共价键,Y形成4条共价键,则X为H、Y为C;乙形成3条共价键,R形成2条共价键,且Z和R的常见单质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Z为N、R为O;综合以上分析,X、Y、乙、R依次为H,C,NO,据此分析解答。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但N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相对较高,第一电离能:N>O>C,电负性:O>N>C>H,A正确;由H、C、N、O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如(NH,)2CO、NH.HCO,均为离子化合物,B正确;Y为C,碳的氢化物有很多,乙为N,氮的常见氢化物有NH,和H,N-NH,甲烷的沸点比HN一NH低,但苯的沸点比NH的沸点高,C错误;元素C、N、0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1s22s22p2、1s22s22p、1s22s22p,D正确。15.C此设计方案既要电,也要光,所以是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在电解过程中,阳离子(H)向阴极(a极)移动,B正确;每生成1molO转移4mol电子,有44gCO2被还原时得到6mol电子,C错误,a电极为阴极,其电极反应式为3C02+18H++18e=C.H&O十5H2O,D正确。D根据加入NaOH溶液后(H,PO2)减少的量与(H2PO2)增加的量相等可判断曲线①代表ò(H2PO2)的变化情况,曲线③代表(HPO2)的变化情况,曲线②代表pH变化,A错误;由曲线①③交点可知(H,PO2)=6(H2PO2),故c(HPO2)=参考答案第6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