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师文化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安徽县中联盟高一5月联考试卷及答案试题(历史)

铭师文化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安徽县中联盟高一5月联考试卷及答案试题(历史)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4年5月江西省高二年级统一调研测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呈多元分布,并带有地区的特点,故A项正确。华夏认同是在春秋时期出现,但材料未涉及这一内容,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中原文化的地位,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垄断酒类经营权,实行酒专卖。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手工业,没有体现农民的生活状况,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虽实行抑商政策,但商业依然获得一定发展,“调敝衰败”说法错误,排除C项;汉武帝并没有实现市场管理的统一化,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律》中的规定可知,这一规定是为了维护家族和社会的稳定,符合儒家伦理观念,故B项正确。德主刑辅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主张以道德教化为主,辅以刑罚,但材料中的规定并未直接体现这一理念,排除A项;C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初科举制的废除,让一部分读书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程朱理学的学和研究之中,从而使程朱理学在元初得到进一步发展,故选D项。元朝政权覆灭的深层次原因是元朝后期统治阶级的腐败堕落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排除A项;元朝停废科举主要是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而非“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排除B项;行省制度与停废科举没有关联,排除C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条鞭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给明朝财政状况带来转机,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而是赋税制度改革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排除A项;“一条鞭法”的推行,计亩征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一条鞭法”使赋役合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日本国志》的际遇由冷向热,由书成之初寻求官方刊印而未果,到甲午战后广受推崇。这一变化折射出甲午前后晚清上层阶级及普通士人师法西学的心态转变,故A项正确。仅由材料,不能得出外交官员难以施展个人才能的结论,排除B项;中日关系不属于近代的宗藩外交,排除C项;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通过利用《新青年》改名的机会,更加明确了杂志的特色和定位,故B项正确。陈独秀的行为不涉及西化与否的思想倾向,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但“剔除了旧思想对人们的羁绊”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8.【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看出,“革命外交”在1929年和1931年左右分别出现了一次高峰,这与国民政府掀起的“改订新约运动”和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密切相关;但1932年后,无论是“革命外交”还是“对日宣战”的出现频率均走向沉寂,主要是由于“改订新约运动”的失败和国民政府与日本妥协的做法使社会奥论对国民政府大失所望,故选C项。从图中无法看出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态度的变化,排除A项;从图中看,“革命外交”和“对日宣战”的高峰期应是民族主义高涨的时期,而非经济危机引发国内政治危机,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9.【答案】A【解析】尽管两次大规模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但国家对西部都给予了很多关注,大量投资,抽调大量人力物力到西部,使经济落后的西部较快地追赶东部,促进了西部社会的现代化,故A项正确。B、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而非“完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排除C项。高二·历史第1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