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化学试题

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化学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
    2、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
    3、全国名校联考2024第二次
    4、202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
    5、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化学
    6、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
    7、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8、全国名校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9、2024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化学
    10、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化学
月考卷化学(3)沙浴加热(或油浴加热)(2分)吸收氯化氢和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使二氯化硫水解(2分)(4)6SCl2+16NH3=S4N4↓+2S↓+12NH,C1(2分)(5)92%(3分)BD(2分,只答对1个得1分,有错误回答得0分)【解析】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装置A中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由于二氯化硫易水解,所以进入C装置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的,氯化氢和S不反应,所以B装置应是干燥装置,其中盛装浓硫酸,由于二氯化硫沸点较低,为防止其损失,用冷凝管冷凝回流,由于氯化氢、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D装置中盛装碱石灰,干燥的氯气和S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二氯化硫;浓氨水和碱石灰在装置F中制取氨气,由于二氯化硫疏易水解,所以E装置用于干燥氨气,二氯化硫与氨气在装置C中制备S4N4,据此分析。(1)为防止熔化的硫与氧气反应,该装置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即要通入氮气,待装置的空气排尽之后,制取干燥的氯气通入C中和S反应生成二氯化硫,所以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⑥⑤。(2)据仪器b的构造可知其名称为三颈烧瓶;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装置A中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制取氯气中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和S不反应,由于二氯化硫易水解,所以进入C装置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的,因此B装置应是干燥装置,其中盛装浓硫酸。(3)为使装置C受热均匀,可采取的加热方式为沙浴加热或油浴加热;由于氯化氢、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D装置中盛装碱石灰,所以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氯化氢和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使二氯化硫水解。(4)据反应的现象以及元素种类可知,生成S,N4的同时还生成的一种常见固体单质为S、一种盐为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SCl2+16NH3S4N4↓+2S↓+12NH,C1。(5)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原子守恒可得出关系式S4N4~4NH3~4HCl,消耗盐酸平均体积为20.00L,所以a(SN)=名a(H)=号×20.00×10×1×0ml=0.025m,所以8N的纯度为0.025m0l×184g·m01×1O09%=929%;座放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未干燥直接使用,不会影响消耗的盐酸5.00g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项错误;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吸收液润洗,相当于稀释了吸收液,消耗的盐酸体积偏小,所测结果偏低,B项正确;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造成盐酸体积读数偏大,所测结果偏高,C项错误;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初次读数读大,滴定后俯视读数,末次读数读小,即盐酸体积偏小,所测结果偏低,D项正确。17.(14分)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也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它可由NH4N0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1)等电子体理论认为N,0与C02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电子式),则其空间结构是,为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2)一定温度下,将足量NH,NO,(s)加入含有催化剂的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面两个反应:反应1:NH4N03(s)一2H20(g)+N20(g)△H1<0;反应2:2N20(g)=2N2(g)+02(g)。测得平衡时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为33.0kPa,且p(02)为2.4kPa,则平衡时,p(H20)为kPao(3)分别向三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人如表所示相应气体,进行反应:2N20(g)一2N2(g)+02(g)。容器I、Ⅱ、Ⅲ中N,0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化学五〔第9页(共1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