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答案
难以为继,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佛教,没有涉及道教和儒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寺院经济对封建统治的影响,没有涉及对百姓的影响,排除D项。9.C根据材料“他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字体符合草书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分别是小篆、行书与隶书,均排除。10.A根据材料“书中不仅详细记述了药物的味性、产地、功效和主治疾病,还广泛记载了当时民间的用药经验”等信息可知,《唐本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和科学价值,故A项正确。“功能齐全”夸大了《唐本草》的价值,排除B项;《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的说法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唐本草》在民间得到迅速和广泛传播,排除D项。11.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罗在中国的留学生很多,甚至一部分新罗留学生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及第后留唐为官,这体现了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间的交流互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唐朝的宗藩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唐朝强大的经济实力,排除C项。12.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译语人是唐朝政府为了与外国人和周边少数民族交往所设的职掌,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这一职位,体现了唐朝民族交往的频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唐朝兼容并蓄的方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不能得出唐朝文化居世界首位的结论,排除C项;译语人的设置体现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频繁,不能反映出唐朝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13.[示例门观点:赋役制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稳定。(3分)阐述: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财政手段。农户缴纳的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合理的赋税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汉初,统治者吸收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到了汉景帝时期改为三十税一,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唐朝推行均田制,并与之相适应地推行租庸调制,但是唐朝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均田制不能推行,租庸调制被废除;唐德宗时推行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征税对象范围,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反之,不合理的赋税制度会带来统治危机,如秦朝征收“泰半之赋”,农民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这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秦朝短命而亡。总之,赋役制度是否合理对国家的统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1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4.(1)特点:工业涉及面广,种类齐全;工业技术精湛、高超。(4分)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府对工业发展的重视;服务于现实的需要。(8分)(2)举例:颜真卿擅长楷书;张旭擅长草书。(4分)理解:唐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创出新风格;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雕塑、舞蹈等也都大放光彩。总之,唐朝文化灿烂夺目,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顶峰。(6分)(3)认识:经济发展是工业和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化繁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工业发展和文化繁荣反过来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3分)·8。25ZC·历史-R-中外历史纲要(上)-GZ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