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届U18联盟校月考(一)1语文试题

高三2025届U18联盟校月考(一)1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语文
    2、2024高联二试
    3、2024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二语文
    4、2024十五校联考语文作文
    5、15校联考2024第二次
    6、2023-202418年高联答案
    7、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月联考卷高三语文
    8、2024高联b卷
    9、2024高联二试答案
    10、2024年高联二试
惠州市2026届高二10月联考考试语文答案1.C2.D3.C4.(1)两则材料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思路清晰:材料一先总论中国诗词之美在于给人的感发作用再从音韵和内涵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传统诗词美在哪里,最后总结上文,再一次指出重视感发作用是中国诗词的生命;材料二先总说孔子关于道德修养与诗礼乐的关系的论述,再从学诗能促进人们加强道德修养、《诗经》的篇章内容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孔子诗教观对后世文学创作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等方面进行阐释,最后总结孔子诗教观的意义。(2分)(2)论证方法上:两则材料都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有力。(1分)(3)语言风格上:引经据典,分析透彻;文辞优美,实易懂,绝不晦涩。(1分)5.①因为孔子认为促进人们加强道德修养,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首要在于学诗;②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孔子认为,学《诗》方能成为道德楷模;③孔子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1点2分,满分6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这感发力量都来源于外界的自然景物或人世间的生离死别”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可知,“来源于外界的自然景物和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只是列举了“使人心动”的两个方面,应该还有其他方面。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B.“这种仄和结构的要求是中国传统诗词吟诵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的”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一个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可知,仄和结构要求是中华诗词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非一开始就固定下来。D.“《诗经》.…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思想资源”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可知,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的是孔子的“诗教”观,不是《诗经》。选项张冠李戴。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他认为”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可知,“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并不是孔子的看法。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外国诗歌,与两则材料谈论的中国传统诗词、孔子的诗学观不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文本论证特点的能力。(1)论证结构:两则材料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思路清晰。材料一:从第一段“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可知,材料一先总论中国诗词之美在于给人的感发作语文试题第1页共11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