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4(第4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三)3语文试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国考1号4语文2024答案
2、2023-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解析
3、国考一号2024语文答案4
4、国考一号4语文答案2024
5、2023-2024国考1号语文4答案
6、2024国考1号4语文
7、2024国考1号4语文答案
8、2023-2024国考1号4语文答案
9、国考1号5语文答案2024
10、国考1号2024语文4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圣王赏鄙以招贤,然后良士集于朝,下情达于君也。译文:(2)赵高恐惧,归恶于君,使阎乐责而杀。译文:14.材料一中秦二世的事例能否用来证明材料二中“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的观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疏帘谈月·寓桂枝香秋思张辑0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④尽江湖味。听商歌⑤、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注】①张辑:南宋词人。②衣篝:薰衣用的竹笼。③蕙炉:香炉。沈水:一种香料。④谙:熟悉,知道。⑤商歌:悲凉低沉的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梧桐雨细”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一句,都描写了秋日萧瑟景象。B.“凄凉客里”一句,既写出了词人的凄凉心境,又交代了词人客居他乡的写作背景。C.“吹老几番尘世”颇为新警,有两重含义,一是时代变迁之悲,一是个人身世之感。D.“从前”二句情感豪迈,尝尽了流落天涯滋味的词人,听到商歌,便有了怀归之兴。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上片的表达效果。(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爵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明词人虽然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今年夏季,我国某地出现了一场奇怪的局部降雨。这场降雨覆盖范围极小,呈条线状,大概一条车道宽度。有网友戏称这是“天漏了”。其实,这是由于该地当日气温较高,局部形成了小范围的热对流天气,从而出现局地性降水。除了局地性降水,人们在生活中有时还会见到太阳雨、牛背雨等特殊降雨现象。那么,(甲)?夏秋两季普遍出现的被称为局部降水的局地性降水通常是由气候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当气温升高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对流形成。热空气不断升高,其中的水蒸气会【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第7页(共8页)】25-L-189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