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届九年级训练(二)语文答案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江西省2024至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江西省2024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3、江西省2024九年级大联考语文
4、江西省2024九年级阶段测试卷语文
5、江西省2024九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卷
6、2023-2024江西九年级语文试卷
7、江西省2024九年级大联考语文
8、江西省2024九年级第五次大联考语文
9、2023-2024江西省九年级第二次阶段适应性测试卷
10、2023-2024江西中考信息卷九年级语文(二)答案
天一大联考2024一2025学年(上)南阳六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3题,6~7题,11~12题,15题,18题,每小题3分)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与冯友兰的观点形成类比”“用以具体解释冯友兰的理论”表述错误。首先,作者只是将二人的相近观点先后概述或引述,以作为评论的对象,二者不构成类比关系;其次,引述卢作孚的观点也不是用来具体解释冯友兰的理论的。2.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整体概括、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二者应是互相决定的关系”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经济诚然可说是一切上层建筑(道德法制等)的基础…而促进其经济起大变化罢”可知,作者的意思是,在某些情况下,上层建筑也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基础的改变,但说“决定”,则是夸大了其作用。3.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并运用的能力。思路点拨A.小说《百合花》中通讯员的举动体现了在生死关头为他人勇敢献身的精神,符合“活的道德”中鼓舞人心、生死以之的特征。B.该中学的德育做法仅停留在学和记忆层面,不符合“活的道德”的内涵。C.袁隆的贡献体现了他对人类的大爱和奉献精神,是“活的道德”的生动体现。D.女子为了救治父母不惜一切代价的孝心和决心,符合“活的道德”的特点。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与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①生产家庭化: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生产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社会组织以家庭为中心,道德规范围绕家庭构建。②生产社会化:社会整体成为一个经济单位,生产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主要用机器生产,人们形成更广泛的社会联系,道德观念更加注重社会整体利益,且在道德观念上更加注重“活的道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论证思路的能力。答案①首先明确评论对象,即冯友兰《新事论》一书中的观点,并概述这一观点。②批驳时先肯定该观点的合理性,然后提出自己“各时各地亦有变化不同”的见解,并以商鞅变法和瑞士民法的具体案例,分析对方观点的不足。③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即中国人觉得家庭特别重要,不单是因为“生产家庭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理解、鉴赏的能力。思路点拨A.虽然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但这只是基于研讨会的主题而进行的深入分析,作者并没有“深深地感到”当年对“香雪”们的认识肤浅。B.文中没有说香雪的原型就是作者当年房东的女儿,只是当年的经历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灵感。C.香雪确实是勇于追求新事物的代表,但她仍然是一个少女,她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并没有超出她的年龄和社会背景,她的行为更多地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