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考]2026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1历史新S5J试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名校联考卷历史
2、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历史
3、名校大联考2023-2024高三第五次联考历史
4、2024高三六校联考历史
5、2024名校联盟历史第三次联考
6、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2024.9历史
7、2023-2024学年上期高三名校联考六
8、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历史qg学生用卷第1联
9、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10、名校大联考2023-2024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
此次调查具有问题导向,是为解决党内思想问题和革命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围绕寻乌县展开,寻乌县属于基层地区,体现了立足基层实际;在报告中讲述寻乌的土地分配情况、地主与农民的剥削关系以及农村阶级状况,运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关于“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红军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深人了解实际情况以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所以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是重要原因;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准确了解农村的土地关系、阶级状况等实际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因此这是开展寻乌调查的又一原因:党内存在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严重影响了革命的发展,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思想,获取对革命实际的正确认知,毛泽东开展了寻乌调查。第(2)问,关于“历史启示”,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毛泽东通过对寻乌县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各种情况,这启示我们国家治理需要全面准确掌握国情民意,只有了解真实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是为了解决当时革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土地问题、阶级关系问题等,这表明国家治理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目标,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了依据,说明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至关重要,政策的科学性直接关系治理的成效;寻乌调查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治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国家治理要坚持与时俱进,随时代发展不断调整治理方式与策略,以适应新情况,应对新挑战,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19.(1)不同之处:主要由环境问题驱动;强调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型进程相对缓慢。(6分)答出“强调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得2分;从“推动力量”角度答出“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大力推动"得2分;从“转型速度”角度答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型进程相对缓慢"得2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答出其他与材料相符的合理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亦可给分。)(2)经验教训:注重可持续发展;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6分)(评分细则:从“发展理念”角度答出“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得2分;从“政府职能”角度答出“发挥政府积极作用”,指出政府应通过政策制定、监管等手段引导能源转型,避免自由放任,得2分;从“国际协作”角度答出“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说明能源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各国携手应对,得2分;从“技术创新”角度答出“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投人”,体现技术进步对能源转型的推动作用,得2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其他答案如“建立健全能源监管体系”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只要分析合理、与材料主题相关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全球能源转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素养。第(1)问,关于“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19世纪的能源转型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以煤炭、石油为核心的化石能源革命,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材料二“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通过《京都议定书》,该协议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更具有法律约束力,促使工业化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承诺根据商定的具体目标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直接推动了21世纪的全球能源转型”,【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共7页)】·HE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