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年级9月联考历史答案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九师联盟2024高三2月联考历史
2、九师联盟20242024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3、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
4、九师联盟2024高三历史
5、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押题信息卷历史
6、2023-2024九师联盟高三新高考3月历史
7、2024九师联盟历史答案10月
8、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
9、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历史
10、2023-2024九师联盟高三10月质量检测答案历史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一、(每小题2分,共48分)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可知,祭公谋父谏言强调“德政爱民”,执意用兵的周穆王并未达到目的,使“戎狄不朝”,从侧面证明“德政”的意义,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戎狄并未及时朝贡,反映了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遭到挑战,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2、D3、C【解析】根据材料“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学而民无器,唯官有器而民无学”体现典型官府垄断教育,教育不向民开放的特点,C项正确;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是儒家的施政观念和个人修养要求,不能体现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排除A项;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强调血缘关系和伦理观念,与官府垄断教育理念不符,排除B项;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但教育向民开放,只是官府规定教育内容、教师由政府官员担任,与材料强调官府垄断教育、民无权享受教育对立,排除D项。故选C。4、A【解析】根据材料“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分析,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对地方的管理有一定的依据,促进了制度化,A项正确;杜绝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旨在对官员和地方的控制而不是针对地主豪强,排除C项;保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5、D【解析】《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儒家主张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法律中增加了体现儒家思想的条文。这说明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儒家经典不能保证司法的公正性,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判案的随意性,排除C。故选D。6、C【解析】隋朝通过大规模的检索检出大量隐漏人口,这就加强了国家对户口的控制,减少了户口的流失,从而削弱了豪强世族对人口的隐匿,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故选C;隋朝的这种举措是国家控制力加强的表现,并非是吏治腐败,排除A;隋朝的这种举措主要是为了检索人口,没有进行赋税制度改革,更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D。故选C。7、D【解析】根据材料“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B项和C项。故选D。8、A【解析】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要求将各州县的田赋、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使得农民不得不将生产的粮食拿到市场进行销售,换的银两缴纳赋税,在客观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从税人到税地的转变是在两税法之后,排除B项;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一条鞭法的推广,减轻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A。9、C10、B【解析】《妥议科举新章折》,就废八股之后如何改进科举制度,提供了全面的方案。这是一个变通方案,虽还有保守的色彩,但考虑到八股取士的长期影响,采取渐进的、非一步到位的方式,也有其合理性,这显然有助于减少变法阻力,因此B项正确。该方案沿用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A项;该方案并不能推动新旧势力合流,排除C项;该方案并未否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排除D项。故选B。11、D12、A【解析】根据材料“凡年满20岁以上的雅典籍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选举权····的权力”可知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A项正确。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雅典城邦政权由公民大会掌握,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小国寡民的特色,排除D项。故选A。13、B【解析】依据材料“凡不能还债者就沦为债权人的奴隶·····可以直接以债务人的产业抵债”可以看出罗马法对不能偿还债务的情况作出了调整,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公民群体,减少了公民沦为奴隶的状况,B项正确。材料旨在保护公民群体,未涉及公正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公民的保护,未涉及私有财产,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司法的运行程序,排除D项。故选B。高二历史(一)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一、(每小题2分,共48分)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可知,祭公谋父谏言强调“德政爱民”,执意用兵的周穆王并未达到目的,使“戎狄不朝”,从侧面证明“德政”的意义,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戎狄并未及时朝贡,反映了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遭到挑战,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2、D3、C【解析】根据材料“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学而民无器,唯官有器而民无学”体现典型官府垄断教育,教育不向民开放的特点,C项正确;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是儒家的施政观念和个人修养要求,不能体现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排除A项;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强调血缘关系和伦理观念,与官府垄断教育理念不符,排除B项;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但教育向民开放,只是官府规定教育内容、教师由政府官员担任,与材料强调官府垄断教育、民无权享受教育对立,排除D项。故选C。4、A【解析】根据材料“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分析,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对地方的管理有一定的依据,促进了制度化,A项正确;杜绝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旨在对官员和地方的控制而不是针对地主豪强,排除C项;保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5、D【解析】《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儒家主张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法律中增加了体现儒家思想的条文。这说明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儒家经典不能保证司法的公正性,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判案的随意性,排除C。故选D。6、C【解析】隋朝通过大规模的检索检出大量隐漏人口,这就加强了国家对户口的控制,减少了户口的流失,从而削弱了豪强世族对人口的隐匿,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故选C;隋朝的这种举措是国家控制力加强的表现,并非是吏治腐败,排除A;隋朝的这种举措主要是为了检索人口,没有进行赋税制度改革,更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D。故选C。7、D【解析】根据材料“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B项和C项。故选D。8、A【解析】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要求将各州县的田赋、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使得农民不得不将生产的粮食拿到市场进行销售,换的银两缴纳赋税,在客观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从税人到税地的转变是在两税法之后,排除B项;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一条鞭法的推广,减轻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A。9、C10、B【解析】《妥议科举新章折》,就废八股之后如何改进科举制度,提供了全面的方案。这是一个变通方案,虽还有保守的色彩,但考虑到八股取士的长期影响,采取渐进的、非一步到位的方式,也有其合理性,这显然有助于减少变法阻力,因此B项正确。该方案沿用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A项;该方案并不能推动新旧势力合流,排除C项;该方案并未否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排除D项。故选B。11、D12、A【解析】根据材料“凡年满20岁以上的雅典籍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选举权····的权力”可知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A项正确。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雅典城邦政权由公民大会掌握,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小国寡民的特色,排除D项。故选A。13、B【解析】依据材料“凡不能还债者就沦为债权人的奴隶·····可以直接以债务人的产业抵债”可以看出罗马法对不能偿还债务的情况作出了调整,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公民群体,减少了公民沦为奴隶的状况,B项正确。材料旨在保护公民群体,未涉及公正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公民的保护,未涉及私有财产,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司法的运行程序,排除D项。故选B。高二历史(一)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