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质量评估一(八年级)语文试题

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质量评估一(八年级)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衡中同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2、河南省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3、河南省2024至2024学年
    4、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语文
    5、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6、河南省2024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
    7、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8、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九年级
    9、河南省2024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10、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在外”是“出”的补充成分,应连在一起,“又不能定”的主语省略了,是范氏、中行氏的臣子,与前一句主语不同,所以第一处应断在C处;“又不能定”与“而弃之”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E处应断开;虚词“则”可视为断句的标志性词语,第三处应断在G处。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使退出”错。文中“揖而退之”的主语是“子思”,故“退”表示退出,没有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是使退出。句意:子思作揖退下了/烛之武使秦军退出。B.正确。先前/朝着。句意:刚才我问子思忠臣的事/树木欣欣向荣。C.正确。尽力、尽忠/奏效、效果。句意:不过是尽忠于爵禄/唯恐先帝的托付没有效果。D.正确。都表示“责备”。句意:也有可以责备之处/责备我逃避怠慢上命。1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成孙弋欣赏子思,表示如果这句话不是子思所说,他会感到厌恶”错。材料二中“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成孙代赞同子思的观点,表示如果不是子思,他不会听到这种观点。选项对“恶”的理解错误14.(1)推荐好的,去除不好的,贡献自己的才能,进荐贤人,早晚讲述善恶成败的事迹让君主采纳。(4分)(2)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祖护他的亲戚,皇上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此事)没有实据。(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替”,去除;“诵”,讲述;“纳”,使……··采纳。(2)“私”,祖护;“按”,调查;“状”,事实、根据。15.相同点:两则材料论述的良臣,都富有才干,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不同点:材料一论述的良臣对其君主保持了忠诚;材料三论述的良臣与贤能的君主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而对昏庸的君主并不保持忠诚。(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同点:材料“夫事君者,谏过而赏善,荐可而替否,献能而进贤,朝夕诵善败而纳之。道之以文,行之以顺,勤之以力,致之以死。听则进,否则退”,材料三“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可见两则材料论述的良臣,都富有才干,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不同点:材料一论述的良臣对其君主保持了忠诚,如“听则进,否则退”“夫二子之良,将勤营其君,复使立于外,死而后止”;材料三论述的是良臣与贤能的君主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而对昏庸的君主并不保持忠诚。如“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参考译文】材料一:赵简子说:“我希望能得到范氏、中行氏家的良臣。”史黯在旁陪侍,说:“用范氏、中行氏的良臣做什么?”简子说:“良臣是人所希望得到的,又有什么可问的呢?”史黯回答说:“我认为他们算不上良臣,所以才问的。侍奉君主的人,应当谏正君主的过失,鼓励君主的善行,推荐好的,去除不好的,贡献自己的才能,进荐贤人,早晚讲述善恶成败的事迹让君主采纳。用文德来引导君主,帮助君主实行正道,勤心尽力为君主效劳,不惜以生命来捍卫君主。君主能听从采纳,就在朝任事,不能听从采纳,就辞官退去。现在范氏、中行氏的臣子,不能匡正辅助他们的君主,以至于使君主遭到祸难;君主出奔到国外,(范氏、中行氏的臣子)又不能使君主获得安定,反而弃君而去,那么又算什么良臣呢?倘若他们不抛弃君主的话,你又怎么能得到他们呢?如果真是范氏、中行氏的良臣,就应当辛勤地为君主经营,使君主在国外重新获得土地、爵位,一直到死为止,这样的话,哪一天能到你这儿来呢?倘若来了,那也就算不上是什么良臣了。”赵简子说:“好。我的话确实错了。”【JKT·语文·单元周测卷参考答案第12页(共16页)】
本文标签: